01 说起来,李渊的开局,在历代开国中算最为畅顺的了。 大业十三年(617年)七月初五,李渊从太原起兵,到八月十五,已经打到黄河边的龙门,眺望关中了。 除去中间半个月的大雨,他仅仅用了二十多天就走完了别人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路。 八月十五这天,出使突厥的刘文静又带好消息回来了。 他不辱使命,借来:突厥柱国康鞘利、500名突厥兵士以及2000匹马。 突厥人当然不是大善人,跟李渊签了个补充协议:我帮你打隋朝国都大兴(即长安),打下之后,城池、百姓归你,金银财宝全部归我。 虽然条件很苛刻,但李渊愉快地答应了。 第一,再也不用担心突厥捅菊花了。 第二,李渊留了个心眼,后面会说。 不仅于此,龙门百姓听说李渊要渡河西征,不到半天功夫就给唐军凑了百十条船,本来阻挡李渊锁钥的黄河天堑变成了平地。 更令李渊神清气爽的是,唐军还没有渡河,对岸潼关周边最大的一支反隋起义军武装就投了,到龙门给李渊当带路党。 而隋潼关守将刘纲,就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平庸将领,根本挡不住李渊前进的脚步。 这种富裕仗,除了李渊,别人八辈子都没打过。 02 但李渊也不是毫无顾虑。 还有一只真正的拦路虎——坐守河东城的左骁骑卫大将军屈突通。 屈突通是世家出身,资格特别老,早在北周时候就参军入伍,能力不可小觑。 所以,在如何对待屈突通问题上,唐军分成了两个阵营: 一派的意见是:绕过屈突通。 大军士气正盛,一鼓作气渡过黄河,抢占关中第一大粮仓永丰仓,安定关中,进逼大兴城就完了。不用管他屈突通做什么幺蛾子。 另一派的意见是: 不拔了屈突通这根刺,万一他和刘纲一起抄我们后路,到时候越塔强杀不成,反而让塔耗死了! 从军事角度而言,两派都有道理。 这时候,就凸显出李渊的老奸巨猾了—— 他先派部将王长谐、刘弘基率军六千,先期渡河至黄河西岸,高张旗帜,与河东城隔河相望,给屈突通卖个破绽,造成唐军全数渡河的假象。 屈突通果然上当,派虎牙郎将桑显和,率数千精兵渡河攻击王长谐,意图包抄李渊后路。 而李渊此刻正亲率主力暗伏于河东城下。 桑显和的人马一出城,立刻被唐军包夹,团灭。 只有桑显和一个人逃回城内。 过后,屈突通只能坐困河东孤城。 PS: 烧掉蒲津桥,未必不是李渊故意放水,因为再也不用担心屈突通抄他后路了。 03 按下屈突通后,九月十六,唐军抵达朝邑(今陕西大荔县东)。 老办法,李渊再一次把散官白条发到手软。 瞎子都能看出来,李渊可以在关中开堂口了,再不赶紧烧冷灶,晚了就真烧不上了! 同天,冯翊郡太守萧造,带着一众县令,前来拜李渊的码头。 特别要拎出来提一嘴的是华阴县令李孝常,也是李渊的族弟。 李孝常官儿不大,却管辖永丰仓。 乱世之中,只有两样东西站得稳敲得响:一是枪、二是粮。 关中老百姓们也全部站在了李渊这边。 史载: “三秦士庶衣冠子弟,郡县长吏豪族,弟兄老幼,相携来者如市。” 短短几天,李渊大军人数就突破了20万。 大隋被抛弃进历史的垃圾桶的时间进入了倒计时。 04 永丰仓不但有粮,它的位置也十分重要。 它的东南边,就是潼关。 李渊迅速作出决策部署:由李建成、刘文静、王长谐等人率部进驻永丰仓,进攻潼关; 李世民领着长孙顺德、刘弘基等人略定关中,攻取大兴周边泾阳、云阳、武功、周至、鄠县等地。 温大雅《大唐创业起居注》载: “丙寅,遣世子陇西公将司马刘文静、统军王长谐、姜宝谊、宝琮诸军数万人屯永丰仓,守潼关,备他盗,慰抚使人宝轨等受节度焉;遣敦煌公率统军刘弘基、长孙顺德、杨毛等诸军数万人往高陵道,定泾阳、云阳、武功、盩厔、鄠诸县等,慰抚使人掾殷开山等受节度焉。” 李渊为什么不一鼓作气拿下大兴城,非要在周边转圈呢? 3个原因: 1、 为了脸面和“大义”。 李渊是打着“尊隋”旗号起兵的,嘴上一直把西京留守的代王杨侑当成自己的领导。 到了大兴城下,就撕开伪装?那和关东那群草莽割据势力有什么区别?今后队伍又怎么带? 2、 就是前边说的,李渊留了心眼。 唐军一旦强行攻城,东突厥的雇佣军就得上场,一旦破城,李渊就得兑现协议。 一下子损失这么多钱,李渊也肉疼。 3、等屈突通...... 05 果然,在河东立志当乌龟的屈突通一听说李渊已经到大兴城下,急忙让鹰扬郎将尧君素守卫河东城,自己则率部出武关(今陕西商洛丹凤县东南)经蓝田,打算汇合刘纲部,去救大兴。 李渊早就安排李建成、刘文静在潼关附近埋伏好,单等屈突通上钩。 一番混战,王长谐抢先攻下潼关南城,斩杀了守将刘纲。 隋军大乱,屈突通不得已退居北城。 (北城是汉代潼关旧址,南城是新建的隋代新城) 与唐军相持了一个多月后,屈突通耗不起了,因为大兴随时有被攻破的危险。 为打破僵局,屈突通孤注一掷,派桑显和夜袭李建成军营。 困兽之斗,战斗力依旧惊人,唐军营寨转瞬被攻破两座。 关键时刻,李建成命令部队拼死射住隋军两翼阵脚,才没让隋军冲破中军。 桑显和苦战到半夜,却始终突不进去,隋军不免焦躁疲惫,只能停止进攻,稍作休息,就地开饭,打算吃饱了再跟唐军决一死战。 可李建成没给机会,迅疾派出奇兵直插隋军后队。 桑显和正忙着跟部下吃饭,结果显而易见,桑显和又一次大败,一个人逃了回去。 仗打成这样,屈突通走投无路,只能投降唐军。 PS: 1、后来屈突通跟着李世民平定薛举、王世充等割据势力,名列“凌烟阁二十四功臣”第12位。 2、《两唐书》等传统史料里,击败屈突通的功劳全被李世民塞给了刘文静。按李渊的布置,李建成才是大军统帅。刘文静顶多跟在旁边摇摇扇子。 06 屈突通投降了,城池全都姓了李,又没有援军可调,12岁的代王杨侑看着大兴城下黑压压的人头,吓得六神无主。 本来,杨广给杨侑指定的看护人是京兆内史、刑部尚书卫文升。 但这个老家伙,早在听说李渊渡过黄河进入关中的消息时,就告病在家,不理朝事了。 巧的是,真病死了。 所以,杨侑唯一的倚仗就只剩下了左翊卫大将军阴世师。 阴世师倒不会首鼠两端,因为他和李渊有不共戴天之仇。 李渊西进前,他14岁的小儿子李智云当时身在河东,就是阴世师一手审问并监斩的; 关中各县纷纷归附李渊时,阴世师为了打击唐军士气,又派人挖了李渊的祖坟。 两件事加在一块儿,就算阴世师想投降,李渊也会把他大卸八块。 十月二十六日,20万唐军正式攻城。 阴世师坚持了整整14天,大兴城始告陷落。 07 这里插一句—— 第一个攻进大兴城里的人,是一个叫雷永吉的小军头。 史料里并没有记载他是谁的部下。 但《大唐创业起居注》里留下了蛛丝马迹: “(帝)才至景风门东面,军头雷永吉等已先登而入,守城之人分崩。” 经查:景风门位于大兴城的东面。 再查: “京城东面、南面,陇西公主之;西面、北面,敦煌公主之” 陇西公,也就是李建成。 再看《新唐书》: “唐兵攻长安,太宗屯金城坊,攻其西北,遂克之” 戏台全交给李世民唱了,把李渊和李建成全给抹了。 08 李渊是个人精。 李渊进入大兴城后,还是执臣子礼,奉代王杨侑即皇帝位,改元义宁,并尊身在江都的杨广为太上皇。 杨侑也非常配合(没办法不配合),任命李渊为假黄钺、使持节、都督内外诸军事、尚书令、大丞相,进封唐王,位在诸王之上。 李渊不再事必躬亲征伐四方,更趋向于动用政治手段和父子大义平衡朝局。 在日渐承平的年代,他的这套做法当然不能算错。 可惜,他家的二小子偏偏是史上独一份的天人...... -未完待续- 青苹果6080 http://www.dy6090.net 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• 新闻资讯
• 活动频道
更多
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