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文发表 邓小平 前言 毛毛在《我的父亲邓小平》一书中曾说,父亲晚年特别想做一个普通人,他想去现场看一场足球赛,想去公园自由地散散步,想去商场里好好逛一逛等等。 但是,这样的朴素愿望,却因为邓小平伟人的身份,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,即便是在他退休后。 邓小平退休,高兴地自言自语 1989年11月9日,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同意了邓小平辞去中央军委主席的请求。邓小平正式退休了。 那一天,孩子们全都回家庆祝邓小平退休。 邓小平非常高兴,一向沉默寡言的他,在那一天说了不少话。 邓楠女儿眠眠回忆称: “爷爷退休的时候特别高兴,我从来没见过爷爷这样高兴过,吃饭的时候,爷爷都在自言自语,说这下好了,过几年我就要当一个平民,可以到处走一走了……” 就在大家七嘴八舌说话时,眠眠说:“那爷爷就可以逛商场了!” 邓小平高兴地说:“是啊,可以逛商场了。” 邓先群 一旁的邓先群插了句话:“逛商场干什么?给我们买东西啊?大哥,您认识钱吗?” 邓小平说:“啊,票子?不认识!” 紧接着,眠眠给爷爷邓小平出主意:“爷爷,人家肯定认识您!这样好了,您戴个墨镜。”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给邓小平出主意。邓先群说: “商场您就别逛了,您去了,人家肯定围着您,还想买东西啊。” 几年后,邓小平实现了自己逛商场的愿望,也给孩子们买了礼物。但是,对于邓小平来说,那却是一次不是特别理想的逛街经历。 11月13日这一天,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内,最后一次正式会见外宾——中日经济协会访华团。 上午10点,邓小平穿着一身深灰色的中山装,站在福建厅门口屏风旁边迎接客人。 此时的他,容光焕发、笑容满面。 会见结束,将日本客人送走后,一群记者马上围了上来,要求与邓小平合影留念。 邓小平 一向平易近人的邓小平欣然答应,并且面带笑容,幽默地对大家说:“好啊,这可比会见外宾轻松多了!” 记者们一边笑一边说:“这也是您最后一次会见正式记者。”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,大家簇拥着邓小平来到屏风前,随后便响起一阵“卡擦、卡擦”的声音。 为了离邓小平近一点,有的记者同志不断调整位置,尽量靠着邓小平。邓小平非常理解大家的心情,尽量满足大家的要求。 11月20日,邓小平参加了退休后的第一次活动——与战争年代共同驰骋疆场的老同志相聚,回忆他们在战争年代的热血生活。 此次活动的组织者是邓小平的老部下秦基伟。 这天上午,北京的天气晴暖,一群征战南北的老同志相聚人民大会堂福建厅。 上午10点,邓小平准时出现,亲切的与老战友们一一握手、问好,激动的说道:“以前忙,很难见面,现在退休了,有这个条件了……” 在和宋任穷、陈锡联、陈再道等老同志一一握手时,邓小平将他们看了又看,亲切询问他们的身体情况。 秦基伟 在和原海军副司令杨国宇握手时,还没等秦基伟向邓小平介绍,邓小平就风趣地说道:“杨国宇,在二野部队是有名的扬大人!” 落座后,邓小平高兴地与大家围坐在一起畅聊,回忆过往。 期间,邓小平一口气从抗日战争讲到挺进大别山。随后,又说到淮海战役、渡江战役…… 畅聊一个多小时后,邓小平起身与大家告别。老同志们围着邓小平与他握手,祝愿他身体健康、长寿。邓小平也热情嘱咐大家要保重身体。 退休后,邓小平过起了儿孙绕膝的恬静生活,每天都过得非常有规律。 一般情况下,邓小平起床后,都要喝上一杯浓茶。邓小平最喜欢的是四川或者安徽的青茶,也喜欢西湖龙井。 然后在院子里散步半小时,八点左右,邓小平吃早餐。中午十二点,邓小平会准时吃午饭。 邓小平的保健医生回忆称,邓小平吃饭从不挑三拣四,厨师做什么,他就吃什么。 邓小平在锻炼 邓小平最喜欢四川风味的菜,比如回锅肉、扣肉、粉蒸肉、砣砣肉等。还有就是他们自己制作的臭豆腐、腌胡萝卜等。 在邓家吃饭,有个家规——不浪费。 所以,如果有剩饭剩菜,他们会在下一顿做成烩饭接着吃,就连炖菜剩下来的汤,他们也要留到下顿煮面条吃。 邓小平曾风趣地说:“汤最有营养了,不会吃剩饭的都是瓜娃子。(四川方言,傻瓜的意思。)” 饭后午休到下午三点,邓小平起来后会打桥牌、看看球赛,然后散散步。 与家里的孩子们看热闹不一样,邓小平看球赛非常认真。有时候孩子们看到进球了,激动得不得了。但是,邓小平却说,不进球,打得好也是好球。 下午六点半,是吃晚饭的时间。对家人非常重视的邓小平,要求晚餐一定要等家人到齐再开饭。 一次,邓小平的女儿从广州返回北京时遇上飞机晚点,回到家的时候,已经接近晚上九点。邓小平硬着等女儿回到家才开饭。 饭桌上,邓小平虽然话很少,但是,他却认真观察每个子女的进餐情况。 邓小平打牌 如果发现谁吃得少了,邓小平就会询问对方是否身体不适,要不要去看看医生。 邓小平实现愿望 由于担心劳民伤财,邓小平从退休一直到1992年2月之前,一直没有实现逛商场的愿望。 他还记得,在1977年去现场观看足球比赛时,被热情的群众围得水泄不通。 为了保证安全,出动了很多警卫。邓小平觉得太劳民伤财,所以,之后他就只能坐在家里,通过电视机观看足球比赛。 1992年2月18日,是中国的元宵佳节。邓小平再次想起了逛商场的愿望。 他非常想去看看,新中国的商场究竟是什么样的。 为了避免引起群众围观,邓小平专门挑了一个快下班的时候,在顾客快走光的时候,来到商场。 这天晚上8点左右,邓小平在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等人的陪同下,出现在了上海市南京路第一百货商场。 很快,还在商场中购物的群众,发现了邓小平。他们既惊讶又兴奋,随即,商场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,人们迅速向邓小平簇拥过来。 邓小平逛商场 在群众的簇拥下,邓小平一边听商店的经理介绍商店的基本情况,一边走向布匹呢绒柜台。 邓小平沿着柜台,仔细观看着柜台里陈列的各类服装。 为了让邓小平更容易了解所卖的商品,售货员拿邓小平身上的衣服为例,给他展示同样的颜色、同样质地的料子,然后再向他介绍相关商品知识。 邓小平听后非常高兴。吴邦国提议,让邓小平与售货员合影。邓小平和蔼可亲,连声说好。 参观完三楼的服装柜台,邓小平正准备走向电梯,突然又看到不远处有一个文化用品柜台,便信步走了过去,饶有兴致的看着里面摆放的文具。 售货员热情地向邓小平介绍着各种新款铅笔、圆珠笔以及橡皮。 站在一旁的女儿对邓小平说:“您就买一点儿吧!” 邓小平风趣地对大家说: “铅笔是让孩子们好好学习的,橡皮是让他们明白错了就要改。” 听着邓小平质朴诙谐的话语,周围人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。 随后,售货员从柜台里为邓小平挑选了当时最好的“中华牌”铅笔。这种铅笔是彩色的,一共四封,每封10支。橡皮则是四块红色的艺术橡皮。 售货员将东西包好,装进塑料袋里,递给邓小平。 邓小平高兴地说道:“谢谢你啦!” 随后,邓小平将手伸进口袋里准备拿钱付款。但是,自参加革命以来,邓小平已经很多年没有摸过钱了,他依旧管钱叫“票子”,也不认识钱。 就在此时,女儿递给邓小平10块钱。邓小平笑着说:“几十年没有亲自花过钱啦!” 然后,他拎着给孩子们买好的文具,离开了文具柜台。 此次逛商场虽然只有短短一个多小时,也不是邓小平理想中自由自在地逛商场,但他的内心,依旧充满喜悦,脸上全程洋溢着幸福的微笑。 1993年,邓小平在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张百发的陪同下,巡视北京。 出发前一个月,邓小平就惦记着要出来看看北京新建的马路,还有老百姓的房子。 刚看到张百发,邓小平就高兴地打招呼:“队长,队长!” 邓小平晚年 考虑到邓小平的身体情况,同行的医生要求邓小平的活动需要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。 坐在车里,89岁的邓小平兴致勃勃地看着车窗外掠过的一幢幢高大建筑物,挨个询问这是什么楼。 当汽车上了东三环高架桥后,邓小平看着窗外感慨地说:“北京全变了,我都不认识了。” 路过京广大厦时,邓小平说:“这栋楼我以前来过。” “是啊,三年前我陪您登上过这栋楼。”张百发说。 邓小平再次感慨道:“哦,这个地方我来过,全变了,都变了!” 来到机场高速公路后,邓小平提出要下车看看。但是由于外面有风,车上的人都劝他:“到四元桥吧,那里气势恢宏!” 就这样,汽车又来到了四元桥。邓小平再次想要下车看看,随行的医生坚持不让邓小平下车。 邓小平朝着车上的人做了个无奈的表情,问道:“亚运村在哪儿?” 张百发 张百发伸出手给邓小平指了指亚运村的位置。 随后,车子又驶上了宽阔的机场高速公路。 经过收费站时,邓小平女儿毛毛问张百发:“要收多少钱?” 张百发说:“咱们这种车,过一次要交20块钱。” 毛毛调皮的转身向父亲邓小平伸出手说:“拿钱来。” 邓小平风趣的说道:“我哪有钱,自1929年开始,我就身无分文了。”车上的人全部哈哈大笑。 看着宽阔的高速公路,邓小平问张百发:“这样的路算不算小康水平?” 张百发说:“已经超过了!” 邓小平欣慰的点了点头。随后,他又扯着自己身上穿的烟灰色水洗绸夹克,风趣的问张百发:“我这件衣服算不算小康水平?” 张百发笑言:“您这是名牌,也超过了!” 车上的人再次哈哈大笑。 回到住处时,邓小平说:“我总想出来走走,去逛逛公园、逛逛商场,可是,他们不让。” 说着,邓小平指了指身边的警卫员以及随行医生。 邓小平 对此,张百发提议: “等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,请您去看看世界公园和建设中的北京西站。北京西站是京九铁路的起点,等到1996年这条铁路建成后,您就不用坐飞机了,坐火车就可以从北京直达香港,实现您1997年到香港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、看一看的愿望!” 邓小平听后高兴的连连说好。 邓小平带着遗憾离世 1996年12月的一天早上,邓小平一觉醒来,突然感到呼吸不畅,咳嗽不止,也不能吞咽食物。 身边的医生检查过后,觉得自己已经无法应付这个局面,便将邓小平送进了解放军总医院。 1997年元旦的那一天,邓小平也是在医院度过的。那天,天空飘着小雪,北京城被一片白色覆盖。 解放军总医院里,看不到一丝喜庆的气氛。邓小平的病房中,时不时有医护人员进进出出。 当时,邓小平正在病床上观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部纪录片。虽然邓小平的精神稍微好了一些,但他的眼睛还是看不太清楚。 邓小平 当邓小平看到电视上有个人远远走过来时,便问陪在他身边的医护人员黄琳:“走过来的那个人,是谁啊?” 黄琳笑着说:“那个人就是您啊!您看清楚了吗?” 随着电视上的人走近,邓小平终于看清楚那就是他自己。他动了动嘴角,笑了。 原来,邓小平当时看的正好是他自己的纪录片。 由于邓小平耳背听不见,黄琳就俯身靠近他的耳边,大声将电视里面赞颂他的话一句句念出来。 就在这时,黄琳察觉到了邓小平脸上绽放出一丝异样的“羞涩”。 后来,邓小平的病情越来越严重,有时昏昏沉沉的睡着,有时又异常清醒。病痛中的他,一声不吭,不评价别人,也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。 那一年的正月初一,邓小平依旧是在医院中度过,医生护士们也没有回家过年,守在旁边的房间里,准备随时应对突然状况。 此时,邓小平的家人们也在盼望奇迹的出现。 但是,奇迹最终还是没能出现。 1997年2月19日,邓小平的呼吸功能已经衰竭,只能借助机器呼吸。 邓小平追悼会 当天下午五点多,医护人员没有按时出现在餐厅吃饭。此时,他们正在病房里对邓小平实施抢救。 晚上九点零八分,医疗组认定已经无力回天,宣布“停止抢救”。 看着邓小平离世,在场医护人员忍不住哽咽起来,随后放声大哭。 此时,距离香港回归仅仅只剩四个多月了。他去香港走一走的愿望,终究没能实现…… 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• 新闻资讯
• 活动频道
更多